培养特色
Cultivation Characteristics
环境生态工程专业是学校2023年新增专业,本专业是环境科学、工程学、生态学交叉融合的新兴专业,适应国家生态文明建设及黄河流域生态保护的重大需求。该专业以环境科学与工程为基础,致力于培养适应社会经济和生态环境协调发展的需要,掌握扎实的生态学、环境科学和工程设计等方面基础知识,具备解决复杂环境生态工程问题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,能够从事生态环境监测与评价、环境生态规划与管理、生态科学研究等相关工作的应用型人才。
![](/__local/5/C8/80/82196AAAC1D8449CDF5267F7C5D_5DD4374B_3FC5.jpg)
师资队伍
Faculty & Staff
我校积极从中国科学院大学、南开大学、厦门大学、北京师范大学等知名高校引进师资,整合环境科学、生态学、植物学、化学和自然地理等专业师资力量服务于本专业教学工作,已形成一支爱岗敬业、职称结构合理、积极开拓进取,有着较高教学水平和科研能力的师资队伍。
现有专任教师共35人,具有硕士学位、博士学位的比例100%,副高(含)以上19人,讲师16人,高级职称占教师总数的54.3%,40岁及以下中青年教师16人,占比45.7%;专业技术职务、年龄结构等合理。同时,我院还拥有一支实践经验丰富的企业专家队伍。教师规模与结构能够满足人才培养需要。
![](/__local/4/36/28/7E02C7CB215354069ABD66340F2_7905D76B_3F59.jpg)
教学资源
Teaching Resources
围绕学科专业建设和应用型人才培养,设有环境生态实验室、分析化学实验室、微生物实验室、土壤分析实验室、环境监测实验室、地信与遥感实验室等多个教学实验室。
联合校内环境工程、生物工程、化学工程与工艺、化学等优势学科共享共建7个省部级重点实验室和研究中心,10个市级工程研究中心,1个公共实验平台,多个教学实验室与实践教学基地。
专业重视实践实训教学,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为目标,不断提高培养质量。与山东锦铭检测技术有限公司、水发(山东)检验检测研究院有限公司、山东百源环保工程有限公司等17所国内相关企业联合建立实践教学基地,打造集学习、实训、研发功能于一体的人才培养中心。
学校及学院图书馆藏书和电子文献等专业书籍资料共8.88万册,5.1万种,书籍资料数量充足,种类较全,能够满足本专业的教学、科研和学生学习需要。
![](/__local/1/95/ED/0FC2108AF7AEECF9EA657633913_C0C1F72F_22430.jpg)
核心课程
Core Curriculum
生态环境监测、农业生态工程、环境工程学、湿地生态工程、土壤修复工程、生态修复工程、生态规划、生态环境影响评价、水土保持生态工程、环境生态工程导论、普通生态学、植物生理学、环境微生物学、环境化学。
主要实践性教学环节
Practical Teaching
主要专业实习:认识实习、生态学实习、土壤学实习、生态环境监测实习、生态环境影响评价实习、流域生态环境调查与规划实习、环境生态工程专业综合实习、生态规划课程设计、生态修复工程课程设计、水土保持生态工程课程设计、科技创新训练、毕业实习、毕业设计(论文)。
![](/__local/D/5C/AF/AB153AC261EDF5AEB235D9E66D2_A0187D87_179BB.jpg)
![](/__local/B/DD/21/E6D993F3DB249ED9BEB3DCC04CA_CE8E9B80_11C06.jpg)
![](/__local/B/0C/B9/A03E8DAF975A402A9972D7F2BAD_DF8D2BE8_14448.jpg)
教学和科研成果
Teaching andResearch Achievements
本专业教师获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基金3项,山东省自然科学基金3项,山东省高校青年科创计划项目1项,山东省科技厅引智成果示范推广项目1项,承担横向课题10余项,到账经费300余万元。获市厅级及以上教学科研成果奖项20余项。发表SCI、EI收录学术论文28篇。立项校级应用型课程群建设项目1项,校级高水平课程1门。
重视对学生的科研训练,实行本科生导师制,目前获批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1项,省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3项。
毕业去向
Further Studies & Employment
该专业学生毕业后,可以向相关政府部门、规划部门、环保部门、水利部门、建设部门、经济管理部门、设计单位、工矿企业、科研单位、环境咨询公司或工程公司、高等院校等提供人才,从事环境生态方面的规划、设计、修复、施工、管理、教育和研究开发,以及环境影响评价、环境监测、水质治理等工作。也可报考环境科学与工程、城市环境与生态工程、环境管理、城市规划等学科的研究生或选择出国继续深造。根据对当前该专业的就业数据分析,其就业率保持在较高水平,在就业市场上有着广阔的前景和较高的薪酬水平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