培养特色
Cultivation Characteristics
依据黄河国家重大战略和学校高质量发展学科专业建设布局,本专业以服务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为导向,植根德州,面向山东,融入京津冀,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,掌握自然地理与资源环境专业的基本理论、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,具有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,接受良好的科学思维训练和良好的专业技能训练,掌握测量、遥感、地理信息系统和信息技术等基本方法与技能,具有一定的开展科学研究的能力,立足于地球表层特征及其变化、自然资源管理、环境保护,能够在科研机构、企事业单位和行政管理部门从事资源调查、资源开发利用、土地规划与管理、环境影响评价、环境变化研究等方面的工作的专业能力强、职业素养高,具有社会责任感和创新精神的应用型人才。
高就业率、高考研录取率、高英语四六级通过率、高层次赛事的高获奖率已成为本专业的四大亮点,一大批优秀校友成为省内外教育教学骨干、公司管理层及技术人才,更有高层次的专家学者。其中2022届毕业生考研录取率为28%,六人进入中学成为专职教师。
师资队伍
Faculty & Staff
专业师资力量雄厚,教师队伍中拥有多位在自然地理学、资源环境领域有着深厚学术背景和丰富教学经验的专家学者,能够为学生提供高水平的教学和科研指导。现有教师22人,包括教授1人、副教授5人、博士教师20人。此外,还聘请了多位国内名校的博士生导师作为兼职教授,以及来自政府职能部门和知名企业的兼职教授,为教学和科研提供了强大的支持。
教学资源
Teaching Resources
学院建有资源环境与规划实验中心,图书资料、仪器设备总值达到800余万元。学院重视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,建有多个校外教学实践基地,中科院禹城综合试验站、德州市垃圾处理厂、山东致远中信不动产评估有限公司为固定教学实践基地,另在北京、秦皇岛、泰山、黄山、新加坡等地建有其他不同类型的校外教学实践基地,为开阔学生视野、培养专业技能、提高教学质量提供了坚实的物质保障,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实践学习机会,学生可以参与实际项目的操作和管理,提高专业技能。学院此外,还有校企合作单位提供的奖学金,专门奖励综合测评与科技创新成绩优秀的大学生。
核心课程
Core Curriculum
自然地理学、地质地貌学、地球概论、自然资源学、人文地理学、经济地理学、环境科学概论、环境化学、环境工程基础、土地资源管理、土地利用规划、土地估价、土地整理与复垦、土地信息系统、地图学、地理信息系统、ArcGIS软件及应用、遥感原理与应用、气候水文学、环境评价与规划、区域分析与规划等。
主要实践性教学环节
Practical Teaching
主要实践性教学包括地理科学导论实习、地质地貌实习、自然地理学综合实习、人文地理调查实习、区域地理调查实习、专业综合实习和毕业论文等。
主要的专业实验包括地质学基础实验、气象气候与水文学实验、土壤与生物地理实验、遥感应用实验、地理信息系统实验、测量与地图实验、区域分析与规划模拟实验等。
![](/__local/C/9D/B5/E98B9DBEA14D179FB846BC9512A_D1F2445C_DDA7.jpg)
教学和科研成果
Teaching and Research Achievements
该专业前身名称为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,2013年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专业一分为二:自然地理与资源环境、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。专业人才培养成效显著,在校生参加“挑战杯”、“节能减排”等国家级赛事,获国家二等奖、三等奖各2项,省级奖项40余项。2011年首届毕业生参加研究生考试录取率达到57.14%,多人被211、985等名校录取,毕业生考研录取率位居全校前列。毕业生一次性就业率一直在98%以上,多人进入环保局、设计院等行政、企事业单位工作。
毕业去向
Further Studies & Employment
毕业后能在科研机构、高等学校、企事业单位和行政管理部门从事科研、教学、资源开发利用、规划与管理等工作。亦可报考自然地理学、人文地理学、生态学、环境科学与管理、土地资源管理、地理信息系统学、地图与遥感及其它相关学科的硕士生,继续深造。
![](/__local/C/C2/D9/1E651192B85BEBD173CE1EAB972_06F42869_2478D.jpg)